卢晓峰. 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与技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
王燕珊. 论“十七年”绘画中的“女性形象”[D].暨南大学,2012.
肖进. 十八世纪中国传统肖像画与肖像画学著述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
阮立. 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学,2011.
李靖然. 中国人面孔特征与变形的吸引力研究[D].东南大学,2017.
纪昌兰. 宋代女性妆饰研究[D].河南大学,2013.
张一涵. 传承与演进:明清肖像画艺术表现形态的嬗变研究[D].天津大学,2017.
陈天虹. 当代中国主流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流变研究[D].扬州大学,2021.
汪淼. 现代汉族年轻女性不同面形面部轮廓形态学测量及美学差异化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7.
张其亮主编,医学美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何伦:《人体文化与美容医学》
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女性主义审美革命中国境遇》,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继聪.容貌及其审美功能[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02):39.
杨春俊,刘盛秀.容貌的美学要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6(01):41-42.
曲凯音.百年中国女性审美价值标准变迁的文化评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02):121-125.
王志军,高景恒,彭庆星,王勇,白承新.容貌美的软组织形态结构基础[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1(06):283-285.
王旭霞,张君.容貌美的面部软组织层次结构[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26.
甘露颖.网红经济视域下审美文化的转向——以女性“容貌焦虑”现象为例[J].东南传播,2021(05):20-22.
黄培杰. 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
李婧怡.宋代女性形象的深层次解读——以图像史料为证[J].书画世界,2020(03):94-95.
张莹.“眉目传神”美人图——以“眉、目”为视角解读清雍正《十二美人图》[J].荣宝斋,2014(11):176-189.
朱燕楠,郭鹏宇.大众趣味与图式演绎:改琦与晚清《红楼梦》仕女绘画探析[J].红楼梦学刊,2018(04):308-322.
任晓璐.魏晋时期女子妆面的审美文化研究[J].美术文献,2020(07):56-57.
姜冬花.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女性美的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20-21.
张宏.女性美审美标准的演变和时代特征[J].大连大学学报,1999(05):69-71.
方圆.论文人审美下的明清仕女画[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133-136.
卢晓菡.自我的凝视与重塑——读潘玉良《自画像》,及一个女性的精神成长史[J].爱尚美术,2017(04):84-87.
李芽.中国古代妆容研究及其创新设计思考[J].艺术设计研究,2021(01):41-45.
韦秀玉.《洛神赋图》的造型与图像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2):98-108.
胡佳富.论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的嬗变[J].美与时代(中),2021(05):77-78.
杜克斯,李泽巧,张宝江,郑玉梅,任晗堃,程建华.面部皮肤衰老的外观变化及形成因素[J].日用化学工业,2022,52(02):199-206.
单国强.古代仕女画概论[J].中华书画家,2015(03):4-35+3+1+145-146.
曾佳.画中观相,相中评画——肖像画与相术之关系[J].国画家,2006(01):71-72+70.
郭延容.唐代仕女像之面妆与面相[J].美术,2014(03):114-117.蒋朔,常兴华,张晨,王志军.东方女性面部美学标准的量化[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1(02):151-154.
周琦宇,孙海燕.“被建构”的身体——大众媒体视阈下对女性身体审美的影响[J].大众文艺,2020(19):227-228.
单国强.试论古代肖像画性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04):50-60+97-98.
叶尔米拉.千丝万缕化作千娇百媚——记两幅吐鲁番出土仕女绢画[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12):38-40.
莫志洋.女性面部轮廓形态学测量及美学差异化分析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73-76.
张明.新东方美学意识形态的嬗变[J].中国民族博览,2016(12):68-70.
顾田,彭诚. 美貌人群软组织侧貌审美差异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228.
黄小峰.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02):103-117+158.
张静淼.传王居正《纺车图》与宋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平民化[J].美术学报,2020(04):102-108.
马利霞.论宋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平民化转向[J].美术观察,2020(10):67-68.
刘垚,张一涵.曾鲸与西法的关系以及对“墨骨法”的再认识[J].艺术工作,2018(05):8-13.
欧佳,王化平.拂子、牡丹与样式:《簪花仕女图》研究拾遗三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2):14-22+209.
陈皛.“凹凸法”在中国:渊源、继承和新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06):12-20+219.
郑泽君.浅析林风眠的仕女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22-23.
李湜.清佚名《孝穆皇后朝服像》与寿皇殿御容[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01):38-5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