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0月26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城乡研究所与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汇溪镇人民政府会议室举行。
10月26日,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主任高世强、临海市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荣杰,临海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董立、汇溪镇党委书记冯震宇、汇溪镇副镇长冯常龙、临海市市农业农村信息中心主任蔡志韬、城乡研究所艺术总监王子月出席了签署仪式。汇溪镇镇长周林妍和城乡研究所所长谢阔约定代表汇溪镇人民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城乡研究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首个“儿童友好乡村”试点村的建设开展长期合作。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主任高世强教授致开辞,发言围绕当前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并指出当前正面临乡建与艺术相结合的良好契机和急切需求。发言中也提到他多次考察汇溪镇乡村的感受,提出以“轻资产重内容”为方法,“深度参与适度干预”为路径进行未来乡村的振兴建设。
随后,城乡研究所艺术总监王子月就当下乡村的发展转型需求阐述了在汇溪镇孔丘村进行首个“儿童友好乡村”建设的提案,包括儿童友好乡村的概念意义和建设策略。基于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思想,把儿童友好的人本思维贯穿在振兴乡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以乡镇为平台,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引入儿童友好的项目、提供儿童友好的服务内容,在带动友好空间设施与服务体系完善的同时, 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群的生活需求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强调“人是目的”,提出在孔丘村发动多方力量共同搭建产学研平台,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结合,包括健康和福祉、可持续性、复原力和安全,成为乡建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多位出席领导就该提案发表了各自观点。王荣杰对于提案内容给予积极肯定,并表示艺术与在地结合的重要性,“全面精致的农村生活体验点”是未来乡村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方向。艺术多样化的形式能给汇溪镇的古村落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当下建设困境中的一种破局之探。
冯震宇指出提案中的方案是对于孔丘村的文化再塑造,持续制造热点来对村庄产生影响力,并且将影响力持续扩大,不断提升全镇的软硬件的承载能力,与镇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通过艺术手段长期地改造定能形成多方共赢的结果。
董立在发言中肯定了提案的实操性,并且指出孔丘村作为一个传统历史村落,在前期建设中已经进行了项目整合,在后期落地中需注重配合提升,让政府资金更有效地利用,形成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应。
谢阔谈到在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应该秉持“运营、设计、建设”一体化思路,以内容生产带动基础建设交替迭代,实现村庄的从内生长,从而使村庄具备自我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
周林妍说到,汇溪镇是“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有着众多古建名匠;孔丘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山川秀丽犹如世外桃源,传统建筑连片成群,文化底蕴深厚。我相信通过此次深度联合对进一步提高孔丘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汇溪古建特色小镇影响力,提升古建特色文化品位,推动我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必将起到深远影响。
会议最后,高世强教授总结道孔丘村的儿童友好型乡村的建设是城乡研究所对于新型乡建模式探索的第一步,后续将以多样视角介入乡村建设,希望借此推动多方力量进入汇溪镇,为乡村建设多平台合作搭建起良好的基础。
签约仪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前往孔丘村参观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青年驻地创作营成果展“大师的起点”。美院学子们为期三周的在地创作,通过影像、摄影、装置和行为现场等多元媒介共产出27件艺术作品,以章氏宗祠古建群落做为核心展览空间,使当代艺术的创造性与百年古村落的历史文脉相融合;发动当地村民协同参与,为孔丘村注入了新的创造力与活力,共同制造出新的集体记忆,开启新的叙事可能;激活艺术与传统古村美学共建的同时,使得古村风貌被更多人看见,逐渐树立起文化自信。
该展亦是中国美术学院媒体研发中心城乡研究所和临海市汇溪镇战略合作的共同的起点。后续双方将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在国际文化艺术设计领域资源要素的影响力、引领力、整合力,透过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城乡研究所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汇溪镇孔坵村在“儿童友好乡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提升。
关于“媒体城市研发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是集合媒体技术研发、城市研究、多媒体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创意研发机构。中心从媒体城市研究出发,丰富媒体艺术,参与当代城市建设,激活未来生活想象,整合智力资源,成为当代艺术紧密融入城市更新与发展,社会思想不断前行的动力源之一。
关于“城乡研究所”
城乡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是以建设“未来乡村”为方向、将学术研究和实践并行的研究所。坚持以积极创新的意识,根植与诠释地方性,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践行一条融合历史与未来、城市与乡村、艺术与科学的设计创作道路。研究所基于城乡差别的分化,将重新发掘乡村作为人类生存和重新安居之地的可能。用艺术提出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进行跨界整合、在地再生、统筹全局,打造未来乡村的全新视角,助力中国城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