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着的文化 | 遇见大运河
流动着的文化 | 遇见大运河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汴河怀古》皮日休

2021.12.03
流动着的文化 | 遇见大运河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汴河怀古》皮日休

 

 

01

千里长河,漕运粮盐

Meet The Grand Canal

大运河,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在漫长的8年申遗过程中,艺术也为这段文化的呈现,不遗余力的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京杭大运河

2014年北京时间6月22日15时19分,卡塔尔首都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敲响了手中的木槌,这意味着中国大运河项目在经过八年的努力之后,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同时,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也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02

文艺力作,赋能传播

Meet The Grand Canal

回溯历史,京杭大运河曾经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到访和创作,艺术的表达让大运河的文化气质得到了升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创团队为了大运河的申遗再次进行艺术创作。在导演崔巍的带领下,特邀曾为《加勒比海盗》《珍珠港》等影片作曲的好莱坞作曲家克劳斯•巴德尔特,和中国美术学院城市媒体研发中心为影像设计,强强联盟,历经3年磨砺了一出全新剧场舞蹈《遇见大运河》。作为全力配合运河申遗的文艺力作,这是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播的一次综合提取、展现与表达。

▼《遇见大运河》海报

 

 

03

多维叙事,别具匠心

Meet The Grand Canal

随着虚拟图像创作大门的打开,舞台空间的设计已突破传统舞台模式的框架。虚拟图像所营造的虚拟空间,给演员的表演孕育了一个新空间。同时,这一图像所构造的空间,又与舞台的假定性空间、演员的表演空间混合成新的空间叙事方式。图像不再是传统舞台上的背景,舞台的设计突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模式。舞台空间虚实穿插,呈现多维叙事空间。舞台表演与图像互动关联演员的舞台体验感得到加深,演员的形体动作造型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其中空间的多维性、连接和融入、互动和转化是这一幕显著的特点。

▼《遇见大运河》剧场舞蹈

 

在创作中,水的意象是我们的重点,是全幕的核心。水的诸多属性就是水灵的属性。我们抽取了水的意象元素:水珠。在「水灵」一幕中,以想象而创造的,以科技手段为展现方式的,可见可感知的虚拟图像空间与舞台空间相互融合,以演员的表演为引导,结合舞台的灯光和声效,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共同营造了舞台的假想空间,所以在「水灵」这一幕里,多维度的空间表现非常明显,并对调动观者的审美感知有着重要的帮助。

 

 

04

循环互动,意向延伸

Meet The Grand Canal

水灵一幕的演出的另一特点是互动性,它是水灵意象表现的重要手段,虚拟图像在空中的每一次生成、变化、消失都是由舞者的行为和动作触发,经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检测,提取相关参数,改变粒子场的相关特性生成产生。正如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这里舞者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都对图像媒介信息的传达产生着影响。

▼《遇见大运河》剧场舞蹈

与此同时,这些因运动和行为产生而来的图像,具有过程性和生命性。伴随着这种产生和消失,图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舞者,在这过程中,舞者不仅是图像信息的触发者,也是图像信息的接收者,舞者是虚拟空间形态的塑造者,同时也是虚拟空间的被塑造者。图像与舞者形成一种双向的循环往复的交互式互动。这种互动关系是水灵意象得以呈现的关键它决定者舞台整体的情感表现。全幕的艺术效果呈现,必须是舞台各要素的整体融合,相互协调来达到。空间多维性、连接与融入、互动与转换则是《遇见大运河》水灵一幕整体性的具休表现。

 

▼《遇见大运河》剧场舞蹈

 

 

向您推荐
  • 01

    优化文本 | 浙博之江馆区艺术版块陈列

            2022年7月7日至8日,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罗汉堂先后召开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浙江文化与艺术两大专题...

    *更多 —>
  • 02

    雅的复兴 | 南宋书房

        万个长松覆短墙,碧流深处读书房。 ——《杭山八景》章鉴   ▼《御见·清河坊》主宣传片    ...

    *更多 —>